审判监督资讯,审判监督程序可以分为人民法院的监督、人民检察院的监督以及当事人的申诉。
“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法治宣传教育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逻辑。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制定法治宣传教育法是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社会基础的迫切要求。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这部法律的出台总结了实践经验,回应了现实需要,必将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十一个坚持’既是方向指引、行动指南,也是科学理念、管用举措。”张军指出,人民法院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必须把贯彻落实《意见》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确保司法审判工作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砥砺前行。要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如我在诉”,既定分、更止争,对“每一个”案件都在依法裁判基础上做好细致入微的“守心”工作。
“法者,治之端也。”作为治国之重器,法律的权威既源于国家强制力的保障,更来自人民内心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不懈努力,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传播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培育法治信仰、弘扬法治精神、促进法治实践,都离不开持续、深入、广泛的法治宣传教育,法治宣传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案例指导制度运行成本相对低廉,但对我国法治进程影响巨大、成效明显,提高了全社会以及整个民族的法治化水平,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诉讼以及审判运行的方式,提升了司法实际成效,拉近了司法与社会的距离。创新发展案例法学理论,推动案例法学研究与案例法治实践,可从两个维度出发。一是从案件本身出发。通过分析重大疑难、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及良好社会价值引领的案例,发现和总结情理法融合的裁判规则,研究如何将具有指导价值的个案裁判逻辑提升为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裁判规则。
最高法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邓修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最高法纪检监察组组长、最高法党组成员张荣顺,党组成员、副院长杨临萍、贺小荣、李勇出席会议。最高法副院长陶凯元,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刘贵祥、王淑梅、何莉,最高法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全国政法机关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纪实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院党组以上率下,通过举办读书班、集体学习研讨、带头讲党课等方式,开展领学促学,促进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理论武装,不断增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人民政协要深刻认识人民政协制度和人民政协组织的鲜明政治属性,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推动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进一步实现政治上团结合作、思想上共同进步、行动上步调一致。
中央纪委审理室等关于“涉案财物处置”12个重要问题的答疑1.涉案财物的范围是什么;2.“用于违法行为的本人财物”如何理解;3.如何界定“违纪违法取得的财物”;4.涉案财物处置的方式;5.监察机关处置涉案财物的方式;6.监察机关向司法机关移交涉案款物的方式;7.移送司法后未认定的涉案款物如何处理;8.登记上交需要注意哪些问题;9.追缴他人名下涉案款物需注意的事项;10.拒不退出非法所得时如何处理;11.如何处理违规从事营利活动所获利益;12.特定关系人收受财物能否予以收缴。
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奋力推进新时代审判工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新时代人民法院裁判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人民法院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纲”和“魂”自觉融入审判执行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在新时代的司法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实现公平正义,是每一个司法者必须面对和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