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申诉律师网
 

再审 >> 再审须知

民事再审听证程序在案件代理中的重要性

日期:2025-08-18 来源:| 作者:| 阅读:0次 [字体: ] 背景色:        

推荐阅读    
再审,我还有机会吗?
如何申请再审?
如何写再审申请书?
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指南
风险代理,打赢官司再收费!
咨询孙超律师请点击:13691255677
 
正文▼

由于民事再审案件众多,最高院在案件审查第一阶段,通常先就当事人提供的再审申请书及主要证据等材料进行审查;若经过第一阶段的审查,认为原裁判可能存在错误,经合议庭评审后可以调卷审查。对于再审理由不涉及新证据和案件事实的案件,采用书面审查方式。对于再审申请理由涉及事实或提出新证据,有必要听证的案件,可能会组织听证。

根据上述分析,听证程序并非再审审查的必经程序,但是若合议庭决定启动听证程序,该程序对于再审案件的走向至关重要。原因在于,根据《关于受理审查民事申请再审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十八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以下列事由申请再审的案件,可以组织当事人进行听证:(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四)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可以组织听证的事由是在证据、案件基本事实和法律适用三个方面,均是原审判决可能存在实质性错误的情形。启动听证程序是为了调查原审中的关键性事实问题,因此听证程序与再审程序的启动和后续庭审的进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代理人能否通过听证程序引起法官对相关事实及法律问题的关注,将直接影响到法官接下来决定提起再审或予以驳回。

(一)听证前的准备工作

根据《关于受理审查民事申请再审案件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合议庭决定听证的案件,应在听证5日前通知当事人。作为代理人,若案件较为复杂,五日之内可能无法充分准备,建议可在递交再审材料后(或收到对方再审申请书后)即安排时间着手准备听证材料。主要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了解主审法官的听证习惯及裁判风格

《关于受理审查民事申请再审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听证由审判长主持。最高院民事案件再审听证通常由主审法官一人主持,较少出现合议庭全部成员参加的情况。鉴于不同法官的裁判思路及风格存在一定差异,同时考虑到当前法律法规没有对民事再审听证程序做出明确规定,听证程序如何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主审法官的办案风格及对案件的理解与把握,因此可在听证开始之前就主审法官的个人听证习惯进行了解,以便在听证程序中更好地进行表达。

了解的渠道包括研读主审法官对于同类案件的裁判文书把握其对相关法律问题的裁判观点,以便在庭审中做出有针对性的回应;询问其他同事是否有该法官主持的听证程序的相关经验,以提前了解可能采取的听证流程;致电书记员,询问此次听证的主要方向及大概流程等。

2、根据申请再审的事由充分准备相关材料

听证通常不会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关于受理审查民事申请再审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听证应围绕申请再审事由是否成立进行。听证只是对申请再审的审查采用公开的方式进行,并未改变审查的实质性内容和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可以说,听证的目的是查明再审申请的理由是否成立。因而通常来讲,听证的范围一般是在再审申请理由的相关证据上,在听证的过程中,合议庭会要求当事人围绕再审申请的理由、新证据、争议焦点进行陈述和辩论。

根据我们的经验,应区分申请再审的不同理由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通常分为以下步骤。首先,全面研读原审诉讼材料,包括原审的全套庭审资料及判决;其次,就提出再审的事由进行确认,并整理相关证据材料;最后,准备听证程序需要的材料,通常包括:再审申请书(被申请人一方应准备答辩状)、新证据清单(如有)、质证意见(被申请人一方)、法律检索报告、案例检索报告、案件大事记、可视化图表、庭审提纲等。

3、需要把握的原则

听证程序的准备工作应以“全面”为原则,且须紧紧围绕再审理由。原因在于,再审案件有诉必理,即只要当事人的再审申请符合受理条件,构成一个合法的再审之诉,即应当得到受理。这造成了最高院民事再审案件数量较大,法官工作量较大。在此情况下,法官很难有时间仔细研读原审材料,无法做到在听证程序开始前已全面掌握案情。因此,听证工作的准备需要尽可能全面,充分调查原审的庭审情况,能够做到将案件的始末还原。同时鉴于听证程序尚属于审查程序,未进入正式庭审,仅是确定是否具备法律规定的再审事由,因此听证程序的重点也应明确,须围绕再审理由,在有限的时间内打动主审法官,以获得较好的听证效果。



特别声明:本网站上刊载的任何信息,仅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信息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自互联网,如您知悉或认为本站刊载的内容存在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进行网上留言,本站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联系电话:13691255677。


 

扫一扫,关注

电话:1369125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