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申诉律师网
 
同案同判研究专栏简介

同案不同判研究,由于法官对法律的理解与依法行使自由裁量权的个体差异,加之法律事实的复杂性、适用法律的本土性、司法价值的选择、利益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并非所有的“同案不同判”案件都成为检察监督的对象。

  • 股东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其他股东权益纠纷裁判意见13条
    日期:2024-06-18 点击:40次

    股东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其他股东权益纠纷裁判意见13条公司成立后,股东会作出的“对投资款按月支付利息”决议,表象看是公司自治行为,但实质系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十二条第四项所规定的“其他未经法定程序将出资收回的行为”相同的变相“抽逃出资”,不仅损害公司财产利益,也可能降低公司的对外偿债能力,因此,支付的利息依法应予返还。

  • 关于协议管辖纠纷的68条裁判规则
    日期:2024-06-16 点击:65次

    关于协议管辖纠纷的68条裁判规则协议管辖应当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其中,与争议有实际联系应当是指有直接的、客观外在的联系,不能将仅存在偶然性联系或者间接性联系作为确定的标准。如果双方当事人协议选择的法院并非与争议有实际联系地点的法院,应当认定协议管辖无效。

  • 关于驳回起诉的40条裁判规则
    日期:2024-06-14 点击:17次

    关于驳回起诉的40条裁判规则人民法院在审理确权诉讼时,发现需要确权的财产已经被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的,可以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立案、审判与执行工作协调运行的意见》(法发〔2018〕9号)第8条的规定,依法裁定驳回起诉,并告知当事人可以通过执行异议之诉主张权利。

  • 全国法院关于印章纠纷的指导意见
    日期:2024-06-11 点击:41次

    全国法院关于印章纠纷的指导意见司法实践中,有些公司有意刻制两套甚至多套公章,有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代理人甚至私刻公章,订立合同时恶意加盖非备案的公章或者假公章,发生纠纷后法人以加盖的是假公章为由否定合同效力的情形并不鲜见。

  • 李某与卓某婚约财产纠纷等再审检察建议系列案
    日期:2024-06-08 点击:24次

    李某与卓某婚约财产纠纷等再审检察建议系列案检察机关、法院在办理民事案件时,要坚持依法能动、融合履职,保障民事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要依法运用调查核实措施,查明案件事实,准确区分当事人之间是民事纠纷还是刑事犯罪,精准办好“刑民交叉”案件。对违背公序良俗等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调解行为要及时监督并纠错,形成协同保障民生民利的合力,做到维护合法权益与打击犯罪并重,以高质效检察监督和审判监督提升司法公信力。

  • 建工纠纷司法鉴定的24条裁判规则
    日期:2024-06-05 点击:14次

    建工纠纷司法鉴定的24条裁判规则1.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已有结算书,发包人和承包人均同意司法鉴定的,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是否可以启动司法鉴定程序?2.发包人不认可对工程项目预算进行的评审报告的,是否需要通过司法鉴定程序确定工程造价?3.逾期竣工天数可由裁判者根据案件事实进行认定的,可否不再启动司法鉴定程序?

  • 关于诉讼时效起算的相关裁判规则6条
    日期:2024-05-30 点击:20次

    关于诉讼时效起算的相关裁判规则6条担保人在担保期间向债权人出具了利息欠条,是加重债务人义务,应视为该利息欠条与借款事实无关联,该行为不能导致普通诉讼时效的起算,在无其他书面证据证明债权人向债务人及担保人主张借款事实的情况下,债权人主张债权的期限仍应按未约定还款期限最长诉讼时效期间二十年计算。

  • 人民法院案例库:“受贿案”裁判要旨
    日期:2024-05-30 点击:165次

    人民法院案例库:“受贿案”裁判要旨在受贿案件中,利益请托人及赃款获得人为同一人的情况下,受贿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让第三方钱款支付人按照受贿行为人的指使、安排,向利益请托人支付特定款项,赃款虽非受贿行为人实际占有,但他人占有赃款亦是其指使、安排的直接结果,实质上属于钱权交易,构成受贿罪。

  • 关于法院 “公告送达” 的18个裁判规则
    日期:2024-05-28 点击:209次

    关于法院 “公告送达” 的18个裁判规则要严格适用民事诉讼法关于公告送达的规定,加强对公告送达的管理,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只有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民事诉讼法第一编第七章第二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才能适用公告送达。

  • 关于『保证合同纠纷』的6个裁判规则
    日期:2024-05-22 点击:27次

    关于『保证合同纠纷』的6个裁判规则债务加入并不能使原债务人脱离债务关系,而是增加了一个新债务人,具有担保债权实现的功能。在缺乏明确债务人的前提下,判断第三人承诺的性质构成保证、债务加入还是新的合同义务,应在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前提下,结合保证合同的定义,探究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审查第三人的承诺是否具有从属性、附条件性及可追偿性。在约定不明的情况下,举重以明轻,认定为保证。

推荐律师

 
 
 
 
 

扫一扫,关注

电话:13691255677